2022两会闭幕,盘点两会上的艺术之声!
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
3月11日,2022年两会圆满结束。回看近些年来,诸多艺术界委员们提到的问题不断得到解决,例如文物保护政策的倾斜和力度加强,艺术品市场市场不断规范化,基层文化建设愈发全面,文博数字化技术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公众关注文化艺术,喜欢传统文化……
2022春晚大火节目《只此青绿》
从颇受好评的奥运、春晚上的传统文化元素,到当下年轻人对艺术展览的喜爱和文化消费的升级,在这个文化大发展的时代,艺术教育、传统文化、文物保护、科技艺术、公共文化服务等,都成为热点话题。
而在2022年两会上,艺术界委员和代表们又在关注哪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年两会上的文化艺术关键词:
▍ 关键词一:美育
美育的话题每年都是两会委员们所关心的,今年更是被聚焦的重要话题。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
这也是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今年两会主要提出的话题,他在提案中提出的“取消中小学生的各种艺术类等级考试,在学校开齐开足美育、体育课程”观点更是得到了诸多媒体的关注。
中国美协副主席 杨晓阳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杨晓阳多年来长期呼吁实践类博士概念和实际内涵混淆的弊端,建议正确认识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的特殊性,才能促进艺术发展从高原迈向高峰。杨晓阳还认为,基础教育的美育教育,应该在中小学、在学前教育就开始重视,美育教育是终身的。
▍关键词二:全民美育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范迪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在“乡村振兴”重大战略部署中,需要把美术、艺术的元素作用于乡村规划建设。他认为,美是积累的产物,乡村之美,缘于自然环境生态的涵养与保护和人文历史的积淀。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农村美,需要建立在对乡村生态和文化传统的保护上,又要围绕现代农业的发展和乡村生活的现代化目标进行系统规划,其中,把美术、艺术的元素作用于乡村规划建设,增强乡村建设的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是一项急迫的任务。
▍关键词三:公共文化服务
随着大众对文化的需求提升,博物馆美术馆已经成为观众最直接的获得艺术的渠道,面临社会文化需求总体向高质量发展,美术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服务如何满足人们更多样更高品质的需求,如何更精准更人性化更高效的服务?是公共文化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卢禹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卢禹舜提出,目前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总体社会文化需求与文化供给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仍有待改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较突出;专业人才和专业培训仍严重不足;快速更新的科技手段和传播方式对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提出新课题;疫情及其他不可抗因素也会带来影响。
▍关键词四:科技手段的使用
在提案中,多位委员都在提案中强调了科技手段、 数字化 、线上平台在文化艺术传播、艺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中国艺术研究院国画院副院长、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刘万鸣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也在提案中提出地方革命纪念馆应 加大加强对互联网的合理利用。在他的调研中,意识到各地区县地方革命纪念馆虽然已进行了线上宣传,但内容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完整性,且形式表现为单一缺乏丰富,有待改善。在疫情常态化的当下,此方案尤为重要,后续可根据观众线上反馈意见推动线下展览改进。实现观众线上、线下互动,充分发挥数字化科技化的优势。